中新网郑州10月3日电 (记者 韩章云)10月2日,一场“仰韶·星饰”T台秀在位于河南郑州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上演。博物馆精心策划,将现代T台秀与大河村遗址出土文物元素相结合,为观众带来特别体验。
图为“仰韶·星饰”T台秀现场。胡继忠 供图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黄河干流一处距今6800年至3500年、历时3300余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夏、商文化遗存。该遗址拥有华夏民族进入文明阶段关键时期——仰韶文化的完整发展脉络,是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如何创意展示大河村遗址的仰韶文化?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有诸多探索,此次“仰韶·星饰”T台秀正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特别的秀场里,小朋友们变身模特,他们穿着印有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彩陶纹饰、星象图案的文创T恤衫一一登场。
这些图案有象征着和平与友好的“彩陶双连壶”、有体现锯补技术的“白衣彩陶盆”、有代表文化交流融合的“陶盉”,以及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等。这些展现大河村遗址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文创服饰新意十足,令在场观众眼前一亮。
此外小模特手上所持的文创产品也极具创意。古韵焕彩雨伞、古韵焕彩水晶柔抱枕、古韵焕彩丝巾、彩陶连心·珐琅彩吊坠等文创产品,巧妙融入了大河村遗址出土的文物元素。
“这场T台秀让古老的文物从展柜中主动‘走’向观众,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原仰韶文化的独特风采。”现场专程带着孩子来观看T台秀的赵女士对活动的创意设计十分认同。
记者了解到,在活动现场,博物馆方还设计了汉服走秀、仰韶文化知识抢答等环节,为观众赠送文创T恤衫,让大家在博物馆里有玩、有乐。(完)
中新社杭州10月3日电 (王逸飞 鲍梦妮)中国选手李冬崟10月3日在杭州亚运会女子500米单人皮艇、女子500米四人皮艇项目中夺冠,王丛康斩获杭州亚运会男子500米四人皮艇金牌,他们也成为亚运赛场上少见的“金牌夫妻”。
10月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皮划艇静水女子500米单人皮艇决赛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中国选手李冬崟以1分58秒931夺得金牌。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加之10月2日王丛康与队友将男子500米双人皮艇金牌收入囊中,这对“皮艇伉俪”最终以4枚金牌的成绩结束杭州亚运会征程。两人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坦言,赛前没敢想能将所参赛项目的金牌全部拿下。
李冬崟出生于浙江嘉兴,王丛康生长于浙江浦江,都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得知将代表中国队征战杭州亚运会后,他们就定下“在家门口升国旗、奏国歌”的目标。
8月以来,两人行程十分紧凑,先是在德国参加2023年皮划艇静水世界锦标赛,双双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再是前往法国参加2023年皮划艇静水世界杯第三站比赛,回国后立刻在辽宁大连进行封闭式训练,为杭州亚运会做冲刺准备。
“其实集训时心里还是比较紧张的。因为刚结束国外的比赛,状态还没有调整回来。赛前最后十几天里,大家都还是拼一把,争取把状态调到最佳。”李冬崟的主项一直是500米四人皮艇项目,此次新增500米个人单项,对她而言是队里的信任,更是自己的一个突破。
王丛康表现得则比较淡然。赛前他很少去想比赛结果,而是更专注于训练本身。“金牌挂到了脖子上,才是自己的。”
10月2日,王丛康(右)与卜廷凯获得杭州亚运会男子500米双人皮艇冠军。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封闭集训期间,中国皮划艇队在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侧重于各专项的针对性训练。“打个比方,平时跑步要跑10公里,现在可能要跑15到20公里,训练量上来的同时也注重爆发力的提升。”虽然任务繁重,但王丛康总会靠回想美好之事来克服疲惫与困难。在他看来,“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概括自己对待职业生涯,甚至整个人生的态度。
妻子李冬崟便是王丛康眼中的“美好”。2020年,两人搭档在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上夺得男女混合500米皮艇金牌。在训练中默契十足、无话不谈的他们相恋牵手,成为一对“皮艇伉俪”。在李冬崟心中,王丛康不论是作为赛场上的队友还是生活中的伴侣,都是有担当和责任心的男子汉。
亚运会的征程告一段落。接下来,他们将进入巴黎奥运会的备战阶段。王丛康希望在男子500米四人皮艇项目中,与队友争取进入前六名。李冬崟则期待,携手队友在女子500米四人皮艇项目中站上领奖台,取得新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