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自然界中的生命体时时刻刻都需要应对细菌、病毒等各种外部入侵,生命体的细胞为此会产生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分子,它们通过转录后基因调控的过程,可以激活特定的基因,使细胞产生抗体或其他防御机制来对抗入侵者,但这一过程的实现机制,一直是困扰科学家们的谜题。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丁玮团队、朱洪涛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崔胜团队合作,通过海量的实验与计算揭开了这一谜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团队高小攀副研究员等制备出原核短Argonaute(Ago)蛋白在不同功能阶段的实验样品;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团队尚坤博士后等通过高分辨冷冻电镜技术与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结构解析策略,在数百万计的冷冻电镜蛋白质颗粒中,高效筛选并重构出与Ago蛋白系统相关的高分辨率三维蛋白结构。最终,合作团队以高分辨结构为基础结合体外功能实验,彻底揭示出原核短Ago系统在病毒入侵前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
本项研究的原核短Ago的三维高分辨结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供图
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这项基础研究领域重要突破的科研成果论文,北京时间10月2日夜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线发表。该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原核短Ago系统如何发挥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同时也最终揭示原核短Ago中降解辅酶I(即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激活机制以及导致细菌等生命体死亡的分子机理,将为后续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
据合作团队介绍,核糖核酸诱导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在生命个体抵御外源入侵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go蛋白便是一种能够接受外源核酸诱导并行使防御机制对抗入侵者的功能载体。Ago蛋白存在于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等生命体中,它为非编码小核糖核酸提供锚位点,达到降解靶基因或者抑制翻译的目的。
在生命体健康的情况下,Ago蛋白会以个体的形式在生命体内游弋;当检测到病毒的核酸入侵时,它们会迅速组合成功能单位,迅速分解体内的辅酶I,而辅酶I是负责传递氢离子的辅酶,参与生命体内的糖酵解、呼吸链等生命活动,它的大量消耗意味着被病毒感染的生命体会迅速走向死亡。至此,随着宿主的死去,入侵的病毒同样无法继续生存,从而不可能继续复制再去侵染其他的生命体。
本项研究的原核短Ago中辅酶I的激活机制以及导致细菌死亡的分子机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供图
这一破解科学谜题的研究发现,当病毒入侵发生时,原核短Ago系统功能单元单体会从入侵基因的转录组中获得引导核糖核酸片段,该引导核糖核酸片段会与原核短Ago系统结合,并进一步通过碱基配对识别与引导核糖核酸序列互补的目标脱氧核糖核酸。在此过程中,引导核糖核酸可能会从它在中间结构域中的结合位点上解离,以便引导核糖核酸与靶向脱氧核糖核酸的杂交双链的形成。
接下来,杂交双链的形成会导致原核短Ago系统的构象发生变化,并通过中间结构域形成二聚体,而在形成二聚体的过程中,一个功能单元的类托样受体白细胞介素结构域会发生翻转并与另一个功能单元的类托样受体白细胞介素相互作用,使得两个类托样受体白细胞介素结构域以头尾相接的形式组织在一起,并在作用界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降解辅酶I的活性位点。
最后,两个二聚体会进一步通过它们的类托样受体白细胞介素结构域形成一个四聚体,四聚体形式的组装体能够起到降解辅酶I的作用,而生命体内辅酶I的快速耗尽,将导致受感染个体的死亡,从而阻止了入侵病毒的进一步扩增以及对生命群体的威胁。(完)
距离你上次吃完一整个月饼过去多久了?
不知从哪年中秋节开始,月饼商家们“卷”起来了。从传统的五仁、豆沙,到如今的黑松露牛肉、芥末蟹柳,新花样、新口味月饼层出不穷。
面对月饼厂商的用力“讨好”,网友们却感叹“终不似少年游”:“再也吃不下一个完整的月饼了!”
细数缘由,大致有三。
知乎答主@子菲说:
如果商家能制作一些复古月饼、用旧时包装的话,或能让人们找到儿时的味道。
现在的月饼只能吃八分之一,里面太甜了,像是放了满满的甜味剂。
反倒是小时候传统的月饼,里面混杂着芝麻、花生、冬瓜糖等馅。手工制作的面皮,快烤熟时均匀地撒一点白芝麻,烤制出来的月饼脆香脆香的。
把它掰开两半,侧面的月饼皮层峦叠嶂,丝丝分明,层层分明,看起来更有食欲,吃起来都是唇齿留香。
我们在乡村,节日气息浓厚。这里手工制作的月饼嘎嘣脆,孩子吃的时候都特意说,“你靠近我的嘴巴,听我嘴里有什么声音?”
哈哈,原来就是脆脆饼皮的声音。
吃不下的月饼,回不去的家乡,是我们的乡愁。
小时候的月饼,没有现在这么精致、花哨,但却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每当咬一口月饼,就仿佛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能听到妈妈的叮嘱,能看到爸爸的笑容,能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渐渐长大,离开故乡,来到大城市。现在的月饼,外形精致,口感丰富,种类繁多,但却兴致缺缺,吃不下。
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月饼太过精致,失去了那种原始的味道,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繁华,失去了对家乡的思念。
知乎食品安全话题下优秀答主@明非:
一块广式月饼,基本上自由糖(不超过5%能量)已经超标,脂肪快达到日需量一半。这些对身体负担很重。
知乎答主@嫏嬛·印象:
一整块月饼还是非常考验胰岛的。
小时候挺喜欢吃月饼,那会儿可能也没吃过啥好的,身体里缺油缺糖。也可能是年龄小,一天吃好几个也没啥事。
现在根本不敢多吃,月饼一个分四块都算我倔强了。
知乎答主@andleft:
除非研发出零糖零油的月饼,否则一口也不吃。
月饼这种极致的糖油混合物,又难吃又不健康。总不能为了个传统节日,拿自己的三高开玩笑吧。
知乎食品领域答主@钱程:
知乎食品领域答主@钱程此前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一块较大的月饼的热量可以轻松达到500大卡,而一般成年人一天能量摄入大概在1800~2000大卡左右,一个月饼所提供的热量已经等于或超过一顿正餐的需要了。
知乎答主@大白兔AD钙奶:
建议将月饼本身与送礼用的花哨包装区分开来。
月饼是月饼,包装单独购买。买给自己吃的月饼只要实惠又好吃就可以了。
知乎答主@温甜甜圈:
期待月饼出现拼单付款。
不要老是准备一些月饼礼盒,自己吃要什么礼盒?可以出些散称月饼。
月饼在线上买确实很便宜,那线下可以便宜一些。很多人买不了那么多月饼,但如果买的多还有优惠,那可以大家拼着一起买。
知乎答主@晓玉-xiaoyu:
还是传统一点,做传统食物更能过好传统节日,守住老传统。
对于现在商家为了迎合年轻人而开发的新品月饼,本人并不喜欢,不仅没了传统韵味,反而给人一种像是在包不同馅料的包子的感觉。
虽说年轻一代有开创精神,但在传统节日上还是觉得用传统食品比较好,不要搞什么花活。浪费了很多食材和时间,做出的东西华而不实,失去了传统节日的氛围感。
建议少糖、内馅粗糙、厚皮、保质期短。
少糖:咬一小口就齁甜的月饼,浅尝一口感觉都要螺旋升天。
内馅粗糙:传统手工馅料没有那么细腻,吃起来有种古朴的粗糙感。现在机器流水线上出来的馅料,各种细腻,各种精致。
厚皮:皮还是可以吃,至少比齁甜的馅料容易吞,所以希望皮可以厚一点。
保质期短:希望不要放那么多防腐剂、添加剂。自己手工炒制的馅料做成月饼,不放防腐剂的情况下,密封好,保质期能在5天到15天左右。这个保质期就不错,因为节日过后也不怎么吃了。
知乎答主@仙灵女巫伊芙琳:
本质上是一代人消费习惯的变迁。
其实月饼之前最大的卖点不是口味好不好吃而是送礼够不够档次。
而在“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后,月饼正在从礼品通货转向自用市场,也从传统商超渠道转为互联网渠道。
像原来五仁、黑芝麻、枣泥等老式月饼,由于送礼不适合导致越来越少。月饼厂家为了增加附加值,馅料逐渐转为用广式月饼中的蛋黄、奶黄、流心等以彰显成本的提升。包装一年更比一年“卷”,从而产生了很多天价月饼与过度包装。
建议可以将月饼做得更小一点,会更适合一个人吃。对于“70后”“80后”消费群体,还是可以做一些礼盒,建议做一些养生月饼、低糖月饼,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