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云南普洱10月3日电 题:法国青年的普洱茶奇幻之旅:访茶者,茶女婿,制茶人
“每年参与景迈山祭茶祖、茶魂仪式,从中感到我与茶、我与自然产生了精神联系。”法国人威廉对记者说。
中新社记者近日探访位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山,今年30岁的威廉向记者讲述了他从访茶者,到茶女婿,再到制茶人的普洱茶奇幻漂流记。
19世纪,曾有一支法国探险队深入景迈山热带雨林,他们发现葱郁的古茶树、清幽的茶香使得这里充盈独具特色的自然香气,他们为完整的茶林生态惊叹不已,把景迈山称作“东方的普罗旺斯”。
威廉就出生在法国普罗旺斯。中学时,他在茶饮店里品尝到来自中国的普洱熟茶,“汤色醇红,入喉柔滑,与葡萄酒有诸多相似,进而喜欢上普洱茶。”自那时起,他就梦想着效仿探险家,到中国寻访普洱茶。
2010年仲夏,威廉高中毕业。17岁的他一个人背上行囊,飞越万里来到中国。最先抵达的是云南昆明,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普洱茶市场。
威廉在昆明茶叶市场逗留月余,品尝到几乎所有普洱茶品类,“普洱茶如同咖啡一样丰富,不同产地有独特风味,有的苦涩生津,有的甘甜、有的带蜜香,有的带兰花香……”
如痴如醉的他,走出市场继续访茶之旅,辗转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寻访各大茶山,最后抵达景迈山。“这里古老、久远,我看到了原生态的千年布朗族、傣族村寨样貌,看到了延续千年的古茶林文化景观。心旷神怡又无比震撼。”
威廉探险之旅本是为访茶,不曾想在景迈山古茶园里,与采茶的傣族姑娘玉摆相识相爱,开启一段跨越万里的爱情长跑。
结束访茶之旅,威廉返回欧洲上大学。每年暑假,他都会回到景迈山,与玉摆相会,与茶相会。为积攒路费,威廉在互联网上开店,售卖玉摆制作的茶叶。
2016年,威廉大学毕业,来到景迈山与玉摆共同经营起他们的茶叶品牌。次年6月,他们在景迈山举办婚礼,收到了景迈山村民的真挚祝福。
景迈山人以茶为生,因茶而兴,每家茶农的茶林里都有一棵高大的茶魂树或茶神树,逢喜庆之事,都要祭拜。婚礼当天,大家簇拥着身着傣族传统服饰的威廉和玉摆,去茶林里祭拜感恩茶的滋养,去佛寺拜佛祈福,参加拴线仪式。“这意味着,今后我也以茶为生,也要感谢茶的恩养。”
“祭祀仪式后,人们载歌载舞庆祝我们新婚,他们还不断起哄让我们拥吻。”威廉说,相比法国婚礼,景迈山傣族婚礼习俗更为古老、热闹,看着全村的人都来帮忙、祝福,有种说不出的温暖。
采茶、杀青、炒茶、揉捻、晒茶、筛分、压制……婚后,威廉跟着玉摆一步步学习茶叶制作技术,他们的普洱熟茶、生茶、红茶、白茶相继卖到美洲、欧洲等地。
“普洱茶在中国以外,还是小众茶,喜欢普洱茶的人多从网络购买。”因此,他在全球最大的视频平台YouTube开设账号,取名“Farmer Leaf”,定期上传他和玉摆采茶制茶的视频,让顾客了解茶叶生产的自然环境与制作过程。
与此同时,他不断通过视频介绍景迈山古茶林文化。他认为,景迈山茶叶种植方式延续千年,是利用森林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通过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提供天然养分,持续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而当地独特的茶祖、茶魂信仰,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延续千年依然充满活力。“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和智慧,值得全世界借鉴。”
今年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例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威廉感到欣慰,“世界终于看到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的价值。”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人们千年的坚守。”而立之年的威廉说,他的人生已融入景迈山,他将与当地人共同守护好这一世界遗产与精神遗存。(完) 【编辑:田博群】
家庭暴力虐待、强制包办婚姻、强奸、拐卖儿童……这些令人揪心的“悲惨世界”经历都出自“茸某某”的直播间。当粉丝焦急地等待开播,甚至帮忙报警后,却被查出一切都是主播招募临时演员炮制的虚假剧情。
类似“摆拍卖惨”“伪慈善”视频屡见不鲜,许多网友都在担心,一旦公众同情心被消耗殆尽,将无人向真正需要帮助者伸出援手。这种“狼来了”似的直播、视频为何屡禁不止?如何让我们的同情心不被“辜负”?
直播间“悲惨世界”乱象丛生
“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他们打我,他们把孩子藏起来了,他们要把我嫁给傻子。”“叔叔阿姨,我想从高墙上跳下去,但是我舍不得我肚子里的双胞胎。”这些内容都出自“茸某某”的直播间。
据甘肃网警,在“茸某某”的直播中,家庭暴力虐待、强制包办婚姻、强奸、拐卖儿童、呼吁观众“解救”等内容贯穿全过程,每场直播围观人数均在6000以上,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三万余人次。
关注到这些“悲惨世界”直播后,不少粉丝每天都在焦急等待开播。不少粉丝在直播间评论:“这段时间把我急坏了,每天都睡不着觉,担心你被坏哥哥打坏了,心里可难受了。”“好几天没播了,家人们,山子、茸茸咋样了”“怎么连个消息都没有,发生什么事了,家人们都急死了。”
也有粉丝在直播间呼吁赶快救人,甚至帮忙报了警。结果在接到十余起群众报警求助后,警方查明:昵称为“茸某某”的主播系本地居民黄某,为博取粉丝眼球,吸引流量,招募5名临时演员,炮制虚假剧本,以一名农家“抱养女”的悲惨生活为主线题材,在租赁的窑洞内进行虚构演艺直播。
最终,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公安局对黄某等5人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依法予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
类似“伪慈善”的直播并不鲜见。
在近期热传的一条视频中,四川攀枝花市一名9岁小男孩“小宝”因担心奶奶腰疼,自己背着“60斤石榴”,走了两小时,将石榴从山上背下来,和奶奶一起售卖。最终,主播用300元买下全部石榴,并让他们上了自己的车,表示要送他们回家。
该视频点赞、转发均上万。视频火了之后,该博主还发视频称“小宝家的石榴已经全部卖完了”“希望大家不要去打扰他们”“我每个月会拿500块钱给到小宝他们家庭”,得到了评论区网友一致点赞。
然而,9月8日,经媒体调查发现该视频为摆拍。“小宝”和奶奶说的话、做的动作,都是拍摄者教的,拍摄后主播共计给了“小宝”和奶奶3200元钱。
同月,据四川省凉山州新闻发布会,凉山州公安机关等部门今年以来侦办的四川首例“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中,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网红主播11人,捣毁MCN机构5个,处置违规账号346个。
在“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中,不少公司都通过设计剧本、话术,专门挑选当地无人居住的生产用房、破壁残垣作为直播背景,打着“直播助农”的幌子,收割流量。
屡禁不止或可从重处罚
“伪慈善”直播、视频消耗着大家的同情心。不少网友担心,日积月累之后,人们会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不敢再轻易信任他人、给予帮助。
中国政法大学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许身健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规范“摆拍卖惨”“伪慈善”视频,需要多方合力:
首先,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网络行为,整治网络乱象,净化网络空间。
其次,直播从业者要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责任意识。
第三,网友要提高自身分辨能力,防止被虚假信息误导、操控。
最后,平台要履行监管义务,惩处违法违规直播行为。
目前,各地网信部门、公安部门等都在联合打击“摆拍卖惨”“虚假助农”“伪慈善”等乱象。
9月11日,抖音集团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安全治理透明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抖音针对一些摆拍、卖惨、夸张凸显社会与家庭矛盾等不实信息,或借助发布“助农”“助老”“助残”“助困”等谋求商业变现的内容,进行了严格治理,累计处置伪公益账号9000个。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刘红丹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当下,网民的理性程度在不断提升,靠广泛的网民监督效果更好。网民可以理性判断,在发现“摆拍卖惨”“伪慈善”视频时及时找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反馈核实。
在“茸某某”“摆拍卖惨”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后,不少网友都表示,只拘留五天犯罪成本太低,担心其今后会换个“马甲”继续。
对此,百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安文森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认为,鉴于“摆拍卖惨”“伪慈善”屡禁不止,并且非常消耗大家的善心,可以考虑在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时从重从快处罚。
如何让同情心不被“辜负”?
“摆拍卖惨”“伪慈善”直播、视频越来越多,如何辨别其真假、让我们的同情心不被“辜负”?
安文森提醒,有些视频是经过技术手段合成的,可以通过仔细观看视频辨别真假和是否经过编辑,比如看声音是否变音,声音、画面是否不连贯,场景是否真实等。但现在越来越多此类视频是在真实场景中请当地居民扮演拍摄的,有的无法单靠声音和画面衔接判断真假。因此,还需要提高警惕。
他提醒,首先要善用常识、回归理性。很多主播都是在利用大家的同情心,但理性思考后,其实可以靠常识来做出判断。
比如,在“小宝”卖石榴的视频中,以一个孩子的体力最多能背十几到30斤东西,不可能背着60斤石榴走两个小时,这已经超出了儿童所能承受的极限。再如,可以通过拍摄地的真实经济水平等判断。
其次,可以找当地政府、相关机构等多渠道进行核实。
刘红丹表示,目前各视频平台都是实名制的,建议大家可以致电平台、主播,通过询问详细情况判断播出内容的真实性。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