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9月21日电 (周燕玲)“80后”台青蔡孟轩第一次到访贵州,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发展让他觉得,这是一个宝藏地,“台湾的朋友一定要亲自来贵州走一回,才能打破过去的刻板印象。”
台商台青游览贵州黄果树瀑布。周燕玲 摄
蔡孟轩目前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19日至21日受邀参加2023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期间他与不少参会的两岸嘉宾一起畅游“山地公园省”贵州,“打卡”坝陵河大桥、游览黄果树瀑布、参观贵安车田村、逛青岩古镇品美食,共话黔台文旅产业发展。
台商台青参观贵州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周燕玲 摄
喜欢旅游的蔡孟轩认为,可以把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变成许多符号性的素材,融入旅游文创,将贵州故事传播出去。
台商宋茂清是第三次来贵州,在厦门担任益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此次贵州之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贵州寻到一处适合发展康养旅游的宝地。
“公司主要生产益生菌与酵素相关的营养食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客户,现在我们想往康养产业方面发展,在不同的地方建立康养度假基地。”宋茂清说,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很适合发展康养度假旅游,这次实地考察也收获颇多。
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需求的升级和旅游观念的转变,康养旅游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如今大陆康养旅游行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台湾康养旅游发展较早,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并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和贵州的好山好水好环境结合起来发展。”宋茂清觉得,康养基地除了自然环境好之外,还要建在一个有名气、大家都向往的地方,借用景区的名气比如黄果树瀑布,可让康养基地实现一举两得。
台商台青走进贵安新区湖潮乡车田村参观。周燕玲 摄
贵安新区湖潮乡车田村是贵州一处乡村旅游点。近年来,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车田村通过有效整合民族文化、农业园区、山水风光等资源,吸引不少游客前往,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贵安新区湖潮乡车田村一景。周燕玲 摄
在车田村,台湾同胞一边在流水潺潺的车田河旁闲聊,一边品尝香甜可口的八月瓜,葱茏的树木间,不时响起蝉鸣,好一幅生态宜游的画面。
“我从小在贵州长大,经常从台湾回贵州,每次回来都会发现贵州的城市和乡村有大变化。”目前在台湾彰化生活的李明辉说,希望把家乡好的东西,不管是观光旅游还要农特产品,分享给更多的台湾同胞。
游客游览贵州黄果树瀑布。周燕玲 摄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此次带领14名优秀的台湾青年,参与到“黔台会”活动中,与贵州青年共同交流促进黔台合作发展,“台湾年轻人拥有丰富的创造力,大陆年轻人有着丰富的市场资源,两岸年轻人进一步合作,一定大有可为。”
何溢诚还对贵州的民宿产业发展充满兴趣,他说:“贵州风景秀丽,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而台湾的民宿打造得非常精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期望台湾年轻人能多来贵州尝试,将文旅与民宿紧密结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这将非常有意义。”(完)
中新网银川9月21日电 (记者 于晶)9月21日,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在宁夏银川开幕。
会议现场。中新网记者于晶摄
本次大会以“中阿科技合作 共享创新未来”为主题,旨在传承好中阿友好交流传统、深化好中阿科技务实合作,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大会通过视频形式发布面向阿拉伯国家提供300项先进适用技术。
其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推荐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等26项技术。
资源能源利用领域,推荐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光伏供水及水处理技术、天津大学垃圾气化焚烧技术等112项技术。
污染控制领域,推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城市水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循环流化吸附再生式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49项技术。
其他可持续发展领域,推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装袋式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风光储一体化工程技术等113项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的面向阿拉伯国家提供300项先进适用技术知识产权明晰,技术经济性突出,适于市场化示范推广,契合阿拉伯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和关切。
截至目前,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已成功举办4届,于2016年建立了中阿技术转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跨国技术转移供需双方提供数据推送、成果展示、技术对接、法律咨询等多种服务。在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先后促成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88项,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走出国门,有效促进了中阿双边国家间的互信互利共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