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春9月21日电 (李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已成为重要课题。”21日,长春市南关区促进青年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论坛暨青年人才音乐节召开,来自长春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关于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与产业振兴的新举措、新模式。
促进青年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论坛活动在长春举行。李丹 摄
元宇宙+非遗,可以创造传统文化的新叙事。来自吉林外国语大学的陈小雨,是“锦绣非遗—AI元宇宙非遗文化生态先行者”国家级乡村振兴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创始人。过去三年,陈小雨走过中国的46个村庄,将一个个与非遗有关的情怀、想法、构思、设计落到实地。
据了解,锦绣非遗项目致力于为中国乡村非遗带来针对性的技术、模式创新体系,提供完备数字文化配套、宣传营销配套、数字资产保护配套服务。同时利用自有知识产权系统,帮助非遗产业产权保护。
“我们用三年时间给吉林省手工艺人创造了一个家,一个月前我们将已经面临停滞的手工业基地扭亏为盈,不仅建立了海外贸易新渠道,还搭建起了亚太区域内的知识产权全业务体系,直接为200家企业提供服务。”陈小雨说,作为新时代青年,她希望更多人能用青春和科技力量助力非遗传承。
长春刘老根大舞台总经理吕琳在分享中表示,当代青年群体更注重个性表达,喜欢新颖有趣的文化形式,因此非遗传承要在保护传统文化基础上尝试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吕琳用非遗项目“东北二人转”举例,“我们会在演出的过程中引入现代表演、舞蹈,融合脱口秀、杂技以及小品元素,使二人转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
吉林省青年华服社团负责人姜向复谈到,他的团队在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穿汉服,爱上传统文化,我们最近开展了汉服的舞蹈和歌曲比赛,把过去的文化在当代传承好,不是简单的‘穿越’、片面的继承,而是要适应当代人对审美的追求,我们希望当代年轻人用更多新颖的形式去传承和创新。”
当天,还举办了青年人才音乐节活动,同时启动了“逐梦南关城市青年+”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将围绕“青年文化创新”“青年交友联谊”“青年看城市发展”“青年志愿”“青年筑梦”等内容,从青年成长、友好、有为、有爱、活力等方面定期开展丰富的公益活动。(完)
参访团成员在位于青岛市市北区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合影。蔡亚群 摄
中新网青岛9月21日电(蔡亚群)蒙古国记协参访团21日来到青岛。当日,40余名蒙古国主流媒体记者代表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城市展览馆等地进行采风,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促进中蒙两国交流与借鉴。
蒙古国记者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博·乌干巴雅尔表示,这是他第二次来到青岛。在他看来,青岛是一座经济发展迅速且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相较自己三个月前的首次到访,此行再次感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
参访团一行到访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孙杨 摄
“港口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蒙古国很重视港口方面的对华交流与合作。今天我们参观了如此高水平的港口,它让我们赞叹。”博·乌干巴雅尔认为,港口对于蒙古国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当日参访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让他印象深刻。
谈及此次参访,博·乌干巴雅尔说,他计划与同仁们通过青岛这一窗口,围绕中国在科技创新、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进行采写,制作稿件和节目,让蒙古国民众更好地了解新时代中国。
参访团一行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城市展览馆参观。蔡亚群 摄
蒙古国记者协会副主席、FM107广播电台台长阿茹娜称,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迅速发展,对蒙古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学习与借鉴意义。
据悉,此次活动名为蒙古国记协参访团山东行,参访团一行系在参加第十四届中蒙新闻论坛后赴山东省,整个参访活动将于22日结束。(完)